政策引领,最科学的幼小衔接方式!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阶段相互衔接的关键过程,对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知识为本”和“升学为重”的观念违背了教育规律,把焦虑强加给幼儿。
因此,幼小衔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成为了一个需要政府、学校、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以政策为指导,解读如何做好科学的有效衔接工作。
一、政策背景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和引导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二、幼小衔接的关键问题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1. 避免增加额外负担 根据《指导意见》,幼小衔接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衔接课程,减轻儿童的负担。 2. 重视入学准备 幼儿园教育应将入学准备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 3. 强化入学适应 小学应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的探究性和体验式学习。 三、提高衔接实效 幼小衔接工作应避免形式主义,关注实际效果。要真正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上,研究和探索幼小衔接,坚持以儿童为本,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教研与联合教研的重要性 教研工作应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质,避免形式主义,确保教研成效以问题解决为衡量标准。 五、积极作为,避免单一禁止 幼小衔接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禁止不当做法上,而应鼓励各方参与,统一思想,积极寻找和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 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小学教师应以儿童为本,深入了解新生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 七、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 幼儿园应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家长理解并配合入学准备,确保家长的心理准备与儿童的发展同步。 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