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培训心得
本次培训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6 号)、《桂教师培〔2023〕10 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广西 2023 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通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2月)等文件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2020年7月),本项目围绕“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教育、实地观摩的形式,提升广西自治区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使其带动全区中职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任务。
一、培训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共计6天,围绕信息化关联的政策解读、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开展,并实地参观了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产业园(希沃),了解了信息化教育教学课堂的终端产品,可实现笔记图层锁定覆盖、VR三维显示、录像实时同步等,如下图所示。
二、研修过程及收获
本次最大的收获是针对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现状,拟置目标与改革策略。在正式实施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之前,可有针对性地拟置目标,针对上述的两个维度问题,在后期的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划分层阶,精准提升,高效执行。
一阶目标是精准提升全校教职工的数字素养,实现数字素养提升的全覆盖。数字素养,是指在数字环境下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科学技能与文化素养,其包括图示素养、再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数情素养等类比。截至2023年6月,柳州市交通学校官方公开数据统计,学校教职工约230人,其中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48人,双师型教师92人,高级职称人群占比约23%,仍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占比受众群,可基于职称等级或年龄层段划分数字素养等级,多侧重考虑数字素养薄弱的群体,通过李克特量表或其他量化指标,对数字素养等级的初始阶段、提升阶段、成效阶段建立统一指标,有效量化数字素养的孵化时长、难度等级、验收指标等数据,精准提升不同需求、不同年龄、不同等级受众群的数字素养,规避数字化教改过程中的“使用性鸿沟”。
二阶目标是坚持结果导向倒推改革策略,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提质增效。在数字化教改过程中,财力、物力、人力是每个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个性化区别在于,不同院校的现实情况差别较大,缺乏共性借鉴经验,但仍可以充分运用数据生态背景下的开源软件,以建设结果为需求导向,筛选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持续性的交互式APP,为自身院校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最大化匹配符合自身院校职教生态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待数字化转型成熟后,可根据自身院校的财力条件,选购行业内领先企业,如青鹿、奥威亚等。
三阶目标是分层明确数字化教改策略的职责团队,重视一线师生在数字化教改过程中的意见反馈,迭代改进数字化教改策略。学校顶层校领导需对数字化教改报以全力支持,中层领导需对一线数字化转型实践教师报以实施督导,一线教师需对数字化教改的基本技能对标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可执行的数字化软件,确保匹配课堂实时学情,并在数字化教改过程中积极向直属领导和决策领导反馈执行难点与申请技术支持,确保数字化教改形成可循环的执行闭环。
三、反思
信息化教学闭环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课堂和反馈,需要师资队伍、专业人才、建设用人等人力资源,以教师为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载体辐射整个信息化教学闭环,加速数字化教改策略建设的全面铺开。